邹平市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法律文集> 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罚

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罚

2023-12-01邹平市律师

 姚永军,邹平市律师,现执业于山东梁邹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

  核心内容: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形十分复杂,不同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逃逸后所实施的客观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实际危害结果可能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辨别交通肇事逃逸真假呢下面由通过一案例来详细介绍。

  

  被告人李某,41岁。2006年10月10日14时许,李某驾车行至某路口左转,因疏忽大意,将正常直行的二轮摩托车驾驶人王某撞倒。事发后,李某弃车离开现场。目击者报警,王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晚死亡。2006年10月11日9 时许,李某至交警大队事故科投案自首,并称自己看见警车至现场救走王某后,才因害怕被害人家属殴打报复而暂时躲避,并非想逃逸。

  

  观点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三条将;交通肇事逃逸;解释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本案李某逃逸并非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因此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观点二:《刑法》禁止交通肇事后逃逸,目的在于要求肇事者在第一时间履行救助义务,抢救被害人,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所以,肇事者有必要在确信被害人能得到救助之后才能暂时离开事故现场,而本案李某未采取有效救护措施就离开现场,属恶意逃逸行为。

  

  应当承认,被害人家属由于一时冲动的悲愤情绪对肇事者实施殴打的情形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的临时躲避行为与逃逸有着本质区别。即肇事者在事故现场因害怕遭到被害人家属的殴打而逃离现场,主观上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事后主动归案,这样的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论处。但是,在审查此类案件时,应当慎重起见,不能轻信肇事者的口供,以防止这一特殊情况成为肇事者逃避因逃逸而被加重处罚的借口。

  ;临时躲避行为;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是肇事者确保被害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刑法》禁止交通肇事后逃逸,目的在于要求肇事者在第一时间履行救助义务,抢救被害人,最大限度地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所以,肇事者有必要在确信被害人能得到救助之后才能暂时离开事故现场,最起码也要确定事故现场有其他人。如果现场空无一人,肇事者却借口逃避报复而离开现场,这显然置被害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属恶意的逃逸行为。本案中李某的逃逸行为已经完成,即使其逃逸后因畏惧法律或者其他原因又投案自首的,只是一个从轻处罚的情节,不能成为否定其肇事后逃逸的理由。

  

  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肇事者在离开现场直至最终投案的时间段内的客观活动来判断肇事者的主观方面。比如,肇事者为何滞留在外而不是立即到交警部门投案导致其滞留的原因是什么是堵车等客观原因耽误了时间还是肇事者在某处徘徊犹豫,并非不能而是不想投案如果是后者,基本就能断定肇事者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而客观上已经实行了逃逸的行为,至于滞留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逃逸行为的成立。而逃逸行为一旦成立,便不可能倒退回逃逸中止或未遂的阶段,肇事者最终投案的行为也只是自首情节而已,不影响对逃逸的认定。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罚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下面由的在本文详细介绍。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有下列情形,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的;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的;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严重超载驾驶的。

  因此,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条链接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的;

  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的;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严重超载驾驶的;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024 邹平市律师 技术支持:大律师网